??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南宁市产城融合发展的建议》已收悉。
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城镇建设,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南宁市产业发展面临着产城融合度不足、产业支撑力度不强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南宁市产城融合发展的建议”对我市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强产业集聚,大力推进产城融合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符合我市的客观实际。现就我市针对产城融合已做的相关工作与下一步工作计划答复如下:
一、关于形成“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统筹规划产业空间布局方面
(一)注重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各类规划,形成“多规合一”的科学规划体系,有效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指示精神,我市已将主体功能区规划、万博体育官网,manbetx体育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并予以编制实施。建立了分级分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并切实做好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工作,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统筹协调。增强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性、科学性、协调性与可操作性,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及空间资源,进一步理顺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产业资源空间配置,形成“多规合一”的“一张图”规划体系,实现各类规划的协调统一、无缝衔接。
(二)加快构建南宁大都市区、打造首府都市圈等内容纳入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统筹考虑,加快编制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合理统筹配置城镇发展资源。切实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城市基础建设,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三)我市正在编制的《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将着眼南宁全局目标和战略,结合我市现有都市工业资源,以增加城市功能为目标,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在大都市圈构建圈层式产业格局。在15—30公里半径范围内,强化开发区、工业区产城融合,重点发展先进制造、战略新兴产业及科创研发等生产服务功能;在30—60公里半径范围内,规划建设相对独立的城市副中心、产业新城等,重点发展一般制造业,强化制造业规模能级。同时,构建功能复合产城融合集聚区,以高品质城市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建设标准和服务品质。整合产业布局的城市功能,实现产业集聚区的功能复合、职住平衡、交流便捷,提高组团就业率;依托城市组团、新城新区带动作用,构建产城融合的新兴产业组团,带动大都市区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功能提升相互促进。
(四)2020年8月,我市已颁布《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南宁市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审批与实施管理工作的通知》,通过规范化全市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审批与实施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全规划传导体系,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和管理效能,对产业相关的专项规划进行通盘考量、统筹谋划,有效提升专项规划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切实保障各类产业发展建设专项规划的相互衔接与有效实施。
二、关于完善中心城区、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城镇产业互补联动方面
(一)目前,我市正在编制《南宁市旧城区改造专项规划》,以加快推进南宁市旧城区改造工作,进一步实现旧城中心区更新转变,提升城市功能、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改善人居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公共配套,推进土地、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不断深挖现有建设用地潜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城市功能、激发都市活力、改善人居环境、塑造城市魅力,推动内涵增长,促进可持续发展。目前该规划正在进行前期调研工作。
(二)编制示范乡镇建成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特色风貌改造,完善集镇垃圾处理、道路交通、“文教卫体”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落实“四所合一”机构改革等规划建设管理措施,下放示范乡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向示范乡镇倾斜用地指标,制定倾斜示范乡镇的人才政策,有效带动了社会资金投入,吸纳了农业转移人口,使示范乡镇产业集聚进一步增强。
2016-2019年,我市已完成宾阳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县,马山县古零镇、西乡塘区金陵镇、横县六景镇、宾阳县古辣镇、武鸣区罗波镇等5个自治区百镇示范建设工程,马山县古寨瑶族乡、里当瑶族乡和上林县镇圩瑶族乡等3个自治区少数民族乡建设工程的建设,完成总投资约10.18亿元。通过培育重点镇、特色小镇,完善设施服务,优化居住环境,整体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加快小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出城镇产业互补发展策略,促进产业链完善延伸,更好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集聚产业人口,激发县域经济活力,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最终达到产城融合发展、镇区产业与中心城区产业互补联动的目标。
三、 关于突出产业集聚,强化产业支撑力度方面
(一)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产业发展思路,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
1.加快发展三大重点产业,加大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力度,壮大重点产业集群。
一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连续两年成为我市总量最大工业产业,主要布局于江南区、高新区及经开区。重点围绕网络设备、智能终端、新型显示三个领域,抓紧从4G升级到5G的发展机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了瑞声科技、歌尔股份、国人通信、蓝水星等一系列项目,以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南宁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的新抓手,重点推进广西桂芯半导体芯片封装项目,初步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聚。2019年规上总产值占比达25.27%,到2025年,电子信息产业力争实现产值2000亿元。
二是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抓住产业升级的大趋势,打造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加快建设南宁智能制造城,建设面向西南和东盟市场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整车为龙头引领带动产业链提速发展,建成整车及零部件协同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近期引进了恒大、天际、合众等汽车项目,加上之前引进的申龙汽车等企业,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断壮大,将形成年产50万辆乘用车整车的规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值力争实现500亿元。
三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现代中药、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推动新型药物研发。发挥本地特色药用植动物资源和壮瑶医药开发传统优势,增强中成药二次开发等创新能力,重点发展一批民族医药拳头产品。依托广西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中心,规划建设集研发、制造、物流、服务为一体的医疗器械产业园。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力争实现200亿元。
2.引入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实现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一是食品产业。扎实开展“显特色、提质量、育品牌、聚集群”行动,推进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依托茉莉花、甘蔗、亚热带水果等本地农产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副食品和精制茶加工,培育一批具有南宁地标特色的产品。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支持企业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拓展,发展电子商务等社会化营销新模式、新业态。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打造以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的区域性先进食品加工基地。
二是铝加工业。依托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高端铝材加工能力,以及广西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南宁华数轻量化电动汽车设计院等研究机构的创新能力,加快引进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高端铝合金材料下游应用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高端铝材下游应用,尽快完善产业配套,将南宁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高端铝产业基地。
三是化工产业。推动化工产业向高档化、精细化发展,在六景工业园规划建设化工产业园,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板、光致抗蚀剂、电镀化学品、封装材料、高纯试剂、特种气体、电子专用胶黏剂及辅助材料等电子化工材料,推进危险化学品生产搬迁改造。推动纳米材料、防水材料、生物农药、变性淀粉、阻燃剂等化学制品向高档化、精品化、定制化转型,推动重点企业向服务领域拓展。
四是建材产业。推动建材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发展,重点发展高标号水泥、特种水泥、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屋顶门窗材料、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等绿色建材和新型建材,推动浮法玻璃产业从建材向显示、光伏等领域转型发展,培育扶持一大批大中型机制砂和高端骨料生产基地。
(二)着重推进产业导入,以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加快产城融合发展
1.以服务业集聚发展带动片区发展。截至目前,南宁市认定自治区级集聚区9个,市级集聚区27个,区市集聚区共入驻企业1万多家,从业人员8万多人,占全市服务业经济总量近30%。打造出南宁中盟科技园、华尔街工谷、联讯U谷等一批特色鲜明、业态多样、辐射带动力强的集聚区,辐射带动片区发展。
2.积极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进一步增强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产业对要素吸附力,加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向自治区推荐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江南工业园区2个园区,以及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广西美斯达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广西建工集团智慧制造有限公司、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皇氏集团华南乳品有限公司、广西泛糖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作为全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目前待自治区批复中。通过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加强要素集聚,增强城市发展后劲。
3.积极培育壮大本地文化企业,精心做好各类产业扶持政策推荐申报工作,文化产业茁壮成长。2018年成功推荐南宁广告产业园、美丽南方?老木棉匠园等2个园区成为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成功培育出403禾集、百益上河城文创科创孵化产业园等2个市级文化创意服务业集聚区。2019年推荐广西文化创意产业大厦、南宁花雨湖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茉莉花茶文化产业园、广西四叶草动漫创意制作中心被新命名为2019年度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百益?上河城智慧型文化创意孵化产业园被命名为2019年度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4.挖掘和培育产业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项目。我市拥有各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数量从2015年底的65家增加至2019年底114家。拥有自治区级示范园区数量从2015年底的1家增加至2019年底4家。成功推荐南宁广告产业园、美丽南方?老木棉匠园、百益上河城等3个园区成为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加上原有的南宁高新区软件园,南宁市现有4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成功培育出南宁广告产业园、403禾集、百益上河城文创科创孵化产业园等3个市级文化创意服务业集聚区。成功打造南宁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点项目 “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其核心区一期项目用地面积64亩,投资总额约21亿元,已于 2018年12月28日建成开街。
(三)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1.以完整立体的人才政策体系为支撑,集聚各层次人才
我市出台实施《南宁市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行动计划》及其配套政策(以下简称“1+6”人才政策)、《关于支持青年人才留邕创业就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强化人才创新创业金融支撑的若干措施》《南宁市鼓励现代服务业发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人才新政,与原已出台的《关于建设人才特区的决定》《关于加快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开发的实施办法》《南宁市人才小高地建设实施办法》,构成了内容完善、覆盖面广、财政支持力度大的人才政策体系。涵盖高层次人才认定、创新资助、创业扶持、表彰奖励、安家住房、能力提升、保障体系等各方面,为南宁市了营造了良好的引才、用才、留才的政策环境。
2.以高层次人才认定和重大人才项目为抓手,提升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一是实施“高精尖缺”的人才培养引进政策,积极引育高端人才将各领域各专业人才不限国籍和户籍纳入我市高层次人才认定范围,认定的高层次人才享受购房补贴、子女入学和医疗优诊服务等人才待遇;支持在邕落地企业设立南宁市特聘专家岗位、建设南宁市人才小高地。
二是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邕江计划”,培育和引进行业领先的海内外领军人才团队。经评审的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创业团队,给予50—500万元项目资助,对能引领产业发展、带来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世界一流人才团队,最高可给予1000万元项目资助。
3.鼓励人才创业创新,搭建创业孵化平台
为深入推进“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筑牢首府“创客服务圈”,我市2015年起开展认定创业孵化基地工作。创业孵化基地主要是由企业投资建设,经县级以上人社财政部门认定,通过享受创业孵化基地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载体建设,从而吸引行业领军企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各类创业服务主体入驻,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n帮一”的创新创业服务载体。目前全市已累计认定创业孵化基地(含众创空间型)60家,其中众创空间型创业孵化基地23个,累计入驻企业、团队2390个,带动就业23675人。南宁创客城等5个基地获得自治区示范基地称号,每个基地获得奖励100万元;南宁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认定工作从2018年开始,已认定6个,每个示范基地获奖励50万元。2016年自政策执行以来,全市对孵化基地补贴总计2128.12万元、对入驻企业补贴3440.28万元,其中2020年对入驻企业补贴613.317万元。
4.注重协同协调,搭建人才服务平台
一是推进和完善南宁市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搭建人才服务实体平台。南宁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届毕业生来邕留邕工作学费补偿等涉及组织、人社、住建、教育多部门的27项人才服务事项顺利进驻市高层次人才一站式中心,各服务事项扎实开展,高层次人才服务常态化工作机制形成。
二是依托“智慧人社”信息系统,搭建人才服务信息平台。推进智慧人社“线下一门式,线上一网通”服务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事业单位人员考聘入职网上办理“零跑腿”;实现所有人社人才事项线下“一门式”受理,实现7项核心人才项目线上“一网通办”;实现“南宁英才卡”“邕江计划”领军人才认定C类高层次人才“免办”,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手续“速办”。
四、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在推进《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时,积极借鉴其他地市优秀经验和做法,落实产城融合发展需求,并陆续与各单位及部门详细对接各专题研究、专项规划等有关内容。计划于10月初形成产业研究阶段性工作成果并纳入市级总规中统筹考虑。
(二)继续推进《南宁市旧城区改造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前述基础调研成果,结合“城市双修”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研究制定南宁市更新改造目标、原则与工作定位,研究制定旧城区更新改造总体思路和策略。深入研究旧城区更新改造对南宁市打造东盟国际门户、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自治区强首府、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功能内涵,增强空间支撑和保障能力。重点破解更新改造关键难点,引领中心城区更新转型发展。
(三)依照《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南宁市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审批与实施管理工作的通知》(南府办函〔2019〕158号)继续抓好产业及其基础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针对专项规划编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痛点、疏通堵点,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进一步优化我市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四)全力推动我市宜居小城镇、特色小镇的培育与建设,力争建设一批特色产业鲜明、服务功能完善、体制机制灵活、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彰显、宜居宜业宜旅的国家、自治区、市级特色小镇,使特色小镇、重点镇成为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从而形成镇区、中心城区产业互补协调联动的新局面。
(五)大力推进文旅产业发展,重点抓好重大文旅项目和大健康文旅产业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万有(南宁)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通过文旅产业项目拉动城市产城融合经济增长。
(六)持续抓好“1+6”人才政策落实落地。围绕首府高质量发展需要,用好用活系列人才政策和配套措施,推动政策红利惠及更多企业和人才,着力激发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人才干事创业活力。推动人才服务保障优化升级。进一步改善政务、投资、生产经营等环境,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完善和提升人才的生活配套,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创业条件、更优的生活环境、更大的发展空间。加强与驻邕高校、科研院所等人才集聚单位的联系对接和服务。建立健全更具活力的首府人才集聚机制,将驻邕中直、区直的人才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起来,增强引才聚才能力,形成产城融合的人才支撑体系。
感谢您对我市产城融合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
?
?
南宁市自然资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