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宁市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力度,“六抓六建”强化措施手段,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切实落实到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实际,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人民群众安全防线,为党的二十大献礼。
抓责任落实,构建政府主导防治体系。落实地方政府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成立由市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南宁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推进实施《南宁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落实自然资源部门地质灾害防治行政主管部门责任,创新“制度化、模式化、格式化”地质灾害管理模式;压实属地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各方责任,齐抓共管形成地质灾害防治合力。
抓调查评价,构建“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开展全市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和全市530km?地质灾害极高风险区巡查,查清地质灾害隐患底数和承灾体底数,进一步摸清“隐患在哪里”,查明区域抗灾减灾能力,提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对策建议,初步建立“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将地灾防范工作思路“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抓监测预警,构建“人防+技防”新格局。历时三年开发建成南宁市地质灾害监测管理平台,在 148 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部署监测预警设备,对14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数字正射影像、数字地表模型、倾斜三维模型数据采集和处理,实现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实时动态监测,初步构建“人防+技防”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抓微型演练,构建全民参与防灾模式。2022年首次试点在市本级7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微型演练,灵活采取集中与分散、综合和单项相结合方式,实现演练工作“全覆盖”和“双覆盖”,即覆盖市本级所有隐患点,覆盖乡镇政府、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地质灾害管理人员、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人员、监测人员和防灾责任人等重点人群,最大程度提升基层政府应急处置能力和群众防灾减灾避灾意识能力。
抓工程治理,构建平安地质环境。南宁市通过积极落实资金实施新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统筹推进历史遗留治理项目收尾“双抓手”,提升受隐患威胁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仅2022年全市争取自治区资金1613万元用于8处地质灾害隐患治理,通过治理将保护1596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全年全市共完成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初(终)验收19个,治理隐患点24处,消除7729名群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截至目前,全市2020年前历史遗留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已全部清理完成。
抓队伍建设,构建专业技术支撑。自2007年成立以来,经五次调整更新,南宁市组建了以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其中具有正高级技术职称18人)的行业技术领军为主导力量,共计98人的市地质环境专家队伍,并严格按照“部门牵头主导,专家参与指导”原则,参与全市地质灾害现场调查处置、宣传培训、应急救援等工作,为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