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宁市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几抹“城管蓝”或头顶烈日,依法拆除违规设置的广告招牌;或走街串巷,清除墙壁上的“牛皮癣”;或汗流浃背,劝导并协助商家搬运占道经营的物品进店……他们全力营造优美的市容环境,践行“人民城管为人民”的誓言,在城市管理工作中争当排头兵。他们,便是南宁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的执法人员。
今年以来,市城管综合执法局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推进城市治理、城管执法工作紧密结合,加大市容环境整治力度、强化民生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
创新探索 “社区城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如果您发现室内疑似有天然气泄漏,千万不要使用明火,不要开启关闭任何电气设备,也不要拨打室内固定电话和手机……”11月24日,在“党旗领航·幸福社区”共建活动中,武鸣区城管综合执法局执法人员向百合小区居民讲解安全使用天然气的知识。
今年以来,我市城管综合执法系统统一开展“城管进社区”服务工作,从各街道中队选派1至2名执法人员进驻社区,实现全市262个社区全覆盖。社区驻点执法人员向居民提供法规宣传、业务咨询、投诉受理、爱心帮扶等服务,为群众解决城市管理领域“急难愁盼”问题,
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局长梁勇介绍,自开展“城管进社区”服务工作以来,社区驻点执法人员积极践行“721”工作法(即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以“为民服务精准化”“城市管理精细化”“执法行为规范化”为重点,充分发挥“五个员”(即联络员、宣传员、信息员、巡查员、服务员)作用,努力打通城市管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社区里,驻点执法人员发挥“联络员”作用,在每个社区统一张贴“城市管理执法服务公示牌”、设置“城市管理执法服务台(站)”,公布驻点执法人员姓名、照片、编号、职务、联系方式、监督电话、工作职责等。驻点执法人员密切联系社区,定时定点值守,积极搭建城管执法部门与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居民代表的沟通桥梁。
驻点执法人员当起了“宣传员”,通过社区公告栏、居民微信群等载体,以及上门入户、举办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多角度、高频率、全方位宣讲城市管理领域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并接受社区居民业务咨询,提高群众对城管工作的了解度、认可度和支持度,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城市管理模式。
“信息员”也是驻点执法人员的“角色”之一。他们在社区内积极开展调研走访活动,及时了解居民对城管执法工作的意见建议,接受城市管理方面的业务咨询和问题投诉并及时处理、答复,成为社区管理的“顺风耳”“千里眼”,为上级部门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
驻点执法人员还身兼“巡查员”,日常执法巡查工作实行“包片制”,把社区划分为一个个巡查工作网格,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常态化巡查,及时发现、迅速处置城市管理领域乱象,提高城市管理“见管率”“管事率”。
另外,驻点执法人员充分发挥“服务员”作用,除了本职范围内的工作,对不属于职责范围的事项,也积极协助居民向有关部门反映,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助力群众把大小事情都办好。
“原来这一带,不管是小区花园还是道路,都拥堵不畅、又脏又乱。现在大变样了,干净有序,我回家的心情都变好了。”在江南新兴苑小区门前,居民王先生感叹道。
成为“社区城管”后,执法人员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切实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帮助晕厥老人寻亲,护送迷路孩童回家,到拾金不昧寻找失主……城管人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彰显了“城管蓝”的责任担当。
“城管执法人员积极参与我们的社区治理工作,帮助解决社区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左邻右舍的烦心事,成为居民的贴心人、社区的好帮手。”青秀区新竹街道新竹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覃毓宁点赞道。
刚柔并济 “贴心城管”描绘南宁“流动风景线”
说起城市的变化,73岁的王奶奶用“舒适”二字来总结。
王奶奶居住在园湖路附近的葛里巷。她说:“过去,道路两边都被小商贩占用了,出行很不方便。经过整治后,汽车、电动自行车都按划线停放,道路宽敞干净,我住得很舒心。”
舒适宜居,体现了南宁城市管理的精细和高标准。市城管综合执法局牵头编制《南宁市住宅小区、农贸市场、城中村、背街小巷精细化管理标准及工作指引》;开发并启用“美丽南宁拍”小程序,实施创城三级督导体系,1—11月督办整改问题61.35万个;融合创城实测工作指标,修订“大行动”专项考评办法,以考评杠杆推动创城工作常态化;开展整治夜市摊点、跨门槛经营、临时摆卖、车辆乱停、违法户外广告、噪声扰民等专项行动,整治夜市摊点1.8万个、临时摆卖摊点1.6万余处,查处违法户外广告6000余处。精细化的管理,让中山路、农院路、西关路等夜市成为烟火气息与井然秩序兼具的“网红夜市”,为城市“夜经济”增添一抹绚烂。
既要管理好城市,也要服务好群众,是南宁城管人一以贯之的执法准则。
乱设摊位、占道经营,是造成市容市貌脏乱差的源头。在治乱中,城管综合执法部门坚定践行“721”工作法,做到7分服务、2分管理、1分处罚,以疏堵结合的方式根治顽疾,减少矛盾冲突,营造和谐执法氛围。
邕宁区那楼路路口占道摆卖水果乱象一直是市容管理中的难点,摆卖的摊贩多数是附近村屯的安置农民。对待困难群体既不能一罚了之、也不能甩手不管。邕宁区城管执法大队决定采用“柔性执法、疏堵结合”的方法,在不影响交通安全和市容环境的前提下,在附近人行道上施划若干个临时摊位,设置临时摆卖牌,引导摊贩到人行道上集中有序摆卖。
50多岁的摊主杨先生一直靠贩卖水果供养两个女儿,对于邕宁区城管执法人员的柔性执法方式,他心存感激:“感谢城管为我们考虑,我们一定会遵守管理规定,自觉做好摊位卫生,维护好市容环境。”
南宁城管人聚焦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等群众反映强烈、关注度较高的民生热点问题,在不影响市容市貌、居民生活的基础上,分批次逐步设置临时摆卖摊点(区),合理设定流动摊贩经营场所,释放经济发展新活力。
兴宁区共和路口至朝阳路口的临时摊点、江南区五一路伍越商贸城门前的临时摊点、西乡塘区新阳二街的便民马路市场……目前,南宁市已在7个城区(开发区)14条街道先期设置1441个临时摆卖摊点(区)。允许定时、定点开辟临时摊点、摊区的举措,既引导了自产自销农户、流动摊贩规范经营,又保障了市民基本生活用品供应。
市城管综合执法局还推进包容审慎监管,主动靠前服务,推行有“温度”的执法模式,不断优化更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出台《南宁市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对31项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免予行政处罚,通过批评教育、指导约谈和行政指导等柔性执法方式引导市场主体自觉守法、自我纠错;出台《南宁市城市管理领域违法行为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对临街店铺跨门槛经营行为,属于首次违法的,经改正后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让经营者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执法“温度”;牵头推动研究房地产开发项目、汽车4S店、加油站及星级酒店等行业大型户外落地招牌梳理、备案工作,涉及招牌3000多处。
南宁城管人刚柔并济,变被动为主动、变管理为服务、变管控为疏导,既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又用行动诠释了执法为民,让温情和秩序并存于美丽南宁。
秉承初心 “人民城管”治理城市显担当
“以前骑电动自行车到地铁口,常常因为找不到地方停放而耽误上班时间。现在有了划线停车位,我可以就近把车停在地铁口,很放心。”市民陆小玲说。
群众的需求就是城管人的服务方向。市城管综合执法局联合南宁慧泊停车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在地铁1号、2号、3号线沿线共设置非机动车停车泊位点194处,并选取青秀区民族大道金湖广场B出口、中柬路民族影城前两个非机动车保管点建设充电桩,于5月27日起作为试点向市民开放,满足电动自行车停车、充电需求。
为解决市民反映的机动车“停车难”问题,市城管综合执法局积极推进共享停车场运营管理工作。截至目前,已投入使用的共享停车场单位有8个。
如何让市民快速停车、快速缴费,提高出行便捷度?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引进地磁技术,创新实践智能收费,实现停车智慧化和运营高效化。在23条路段、432个道路路内停车泊位安装地磁检测器,实时感应车辆停靠、驶出,实现准确计时,减少投诉。
从建设高杆视频试点,到发布路内泊车小程序;从盘活全市停车资源,到加快非机动车停车智能化系统建设……市城管综合执法局持续创新管理手段,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深化“人民城管为人民”形象,不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城管”的理念,同样体现在南宁城管人的扬尘污染治理行动中。市城管综合执法局联合执法卡点,从源头入手强化扬尘污染治理:对全市现有46家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在册登记的3197辆“泥头车”进行规范管理,对违规企业及车主实施行业惩戒,引导行业自律自管;落实国三及以下高排放柴油货车在市区内禁行和营运政策,倒逼市内运营的物流企业约1.1万辆柴油货车更新为国六排放标准的货车或电力货车,可减少约132吨NOx排放。
有了“城管蓝”的助力守护,“南宁蓝”“邕水绿”常常出现在南宁人的朋友圈,收获了区内外朋友的赞美。